河北鑫聚泰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电缆如何在海底敷设?据介绍,负责海底电缆敷设的是一艘特制的“船”,而这种船目前世界上仅有两艘。此次负责琼州海峡海底电缆敷设的是挪威籍的敷设船。每根海底电缆全长约32千米,中间没有接头,电缆敷设时要一次性把一根电缆完全敷设到海底,通过控制敷设船的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来控制电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由于弯曲半径过小或张力过大而损伤电缆。敷设时,敷设船在沙地及淤泥区,进行高压冲水形成一条大约2米深的沟槽,将电缆埋入其中,随后用旁边的沙土将其覆盖,达到保护电缆的目的;在珊瑚礁及粘土区,则使用切割机切割一条0.6-1.2米深的沟槽,然后把电缆埋入沟槽,再覆盖上水泥盖板等硬质物体进行保护。
电缆在海底会否被腐蚀?有关人员表示,敷设在海底的电缆来自挪威,32千米的电缆一气呵成,没有任何接口,海缆生产经过十几道工序要求连续生产,特别是绕包纸绝缘层,计算非常精密,铅合金护套32km中间不能中断或停顿。电缆由15层组成,除了外保护层外,还有防腐层、防蛀层等,能够保证海缆在海底数十年的安全运行。
过往船只会否破坏电缆?琼州海峡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每天过往的船只无数,过往的船会不会破坏海底的电缆?据有关人员介绍,对海底电缆的保护从施工时期就已经开始。据介绍,此次3根电缆的敷设和盖板保护时间共需约100天。在此之前,各部门已经做好渔业赔偿、海上路由清理、沟床开挖、海上船只导航信息发布、安全监护等各项工作。在海底电缆敷设施工过程中,将进行24小时现场监护和警戒,以有效保证施工船舶的安全以及施工作业不受外来船舶的干扰,保护海底电缆的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线电缆制造业飞速发展,产品品种满足率高达95%,国内市场满足率已达90%以上,产品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更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结果。
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水平与电线电缆产业的重要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将在一段时间持续存在。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部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质量失信和违法现象比较突出,质量问题对安全、环保和健康带来较大隐患。同时,电线电缆总体产能严重过剩,普通电线电缆生产装备利用率普遍不足40%;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无序过度扩张,市场竞争不规范,这些问题势必制约电线电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务必充分认识加强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综合整治,提升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重要意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为电线电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7月,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4.11%,电线电缆行业的利润已经低于中国电工行业平均利润4.88%。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产值突破一万亿,占全球电线电缆市场份额25%以上。据统计,线缆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约5000多家,近97%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只有19家,其产品只占全国11.7%的市场份额,行业整合已势在必行。电线电缆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崛起的中国来说,电线电缆产品的需求量可想而知。
通用橡套电缆是以5类铜导体作为导电线芯,在其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现铜导体氧化变色,这严重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成为了国内众多电缆生产厂家的一个老大难技术问题。
铜属于过渡金属,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成黑色的cuo。当铜导体表面有水膜或水珠时,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尘埃,如烟雾、煤炭、汽车尾气、氯化物及其他酸、碱、盐颗粒粉尘等, 这些有害物质溶解于水膜或水珠中,即可形成电解液,从而加剧铜导体的氧化变色。轻者影响产品外观品质和产品质量,重者则影响铜导体的使用,造成生产成本的浪费。所以,铜导体一定要妥善保管,注意防氧化变色。
电缆用金属铜从原理上讲主要有物理方法阻隔铜与潮湿空气接触、阴极保护氧化还原法阻止铜导体氧化、化学方法在铜导体表面生成钝化膜阻止氧化,抑或在导体表面喷涂特殊液体予以保护。以通用橡套电缆的生产为例,每道工序防氧化控制的主要方法。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消息称,近日,云南国际在滇风电产业获突破性进展,云南国际九龙山风电场ii回集电线路全部12台风机实现并网发电。风电据悉,九龙山风电场位于昆明“两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雪山旅游区)、禄劝县、寻甸县的交界处,拟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8mw,设有两回35kv地埋电缆集电线路。
该项目的全部风机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将达到11247.5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92万吨,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考虑到地埋电缆集电线路分段带电的触电风险,云南国际突破常规,制定了集电线路一次性全线带电方案,并组织各参建方集中力量抢发电,分系统和工序制定了日工作计划,每天对照检查进展情况并及时纠偏,确保在集电线路带电的同时所有箱变及风机设备具备了带电条件,为后续集中连续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电缆线路由电缆本体和中间接头、户内外终端头等电缆附件组成。从电缆与接头的关系来说,我们把接头称为电缆附件;但从电缆线路来说,接头决不是一个附属的、次要的部件,它与电缆是同等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件。而且由于接头处于电缆线路中的进出口和对接部位,本身就处于较关键的部位,加上接头要在现场安装等等,使接头附件从结构到工艺都比电缆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可以说,接头是电缆线路中薄弱的环节,因此在电缆线路中除去外力破坏这一外因素外,由于接头附件因制造质量不好、材料选用不当或安装工艺不正确而造成的事故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至八十,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电缆安装运行工作者会如此重视接头附件的原因。
一旦由于电缆或接头的故障引起停电,将会给工农业生产,国际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带来重大的损失,有的还会酿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本着电力工业安全的生产方针,对电缆与附件的安装运行极端重视。我们要求电缆专业人员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精益求精;要精心施工,确保安装施工质量,达到长期安全供电的目的。同时电缆附件厂在成绩的基础上,也应继续向生产的技术深度和广度进军。这几年由于电缆附件制造质量差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事故是不少的。如前几年我局因户外w>76型结构不合理(长度缩短过多,使线芯分开角度大、三叉。绝缘损伤而发生爆炸事故六起,在预防性试验中击穿12个终端头。另外如户外终端头套因强度不同而多次断碎,钢铝鼻子断裂等等,给使用带来许多困难。这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电力电缆在运行或预防性试验中,电缆、电缆头及中间盒出现不同特点的绝缘破坏,还可分为放炮故障、击穿故障和运行故障三类。
(1)放炮故障
在工矿企业,运行中的电力电缆,由于种种原因,绝缘出现严重损坏,产生跳闸的事故。称为电缆放炮。这类故障的特点是:电缆故障点多数有铅包或铜皮破裂,外部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电缆故障性质常表现为两相短路接地或两相断线并接地,其接地电阻一般较小,解剖故障点,可发现电弧击穿的碳化点或树状放电碳道与裂痕。电缆放炮故障,其故障特征明显,大多数情况下,运行值班人员都能提供放炮大致位置。所以,这类故障除少数较复杂的情况需测距外,一般只要用万用表测定故障的具体性质(单相接地、短路接地、断线接地等),可用声测法直接定点,简单明了。
(2)击穿故障
实际工作中,因预防性试验而触发的电缆绝缘破坏事件,习惯称为电缆击穿。该类故障均发生在直流实验电压下,其绝缘破坏为电击穿,接地点一般铅包或铜皮完好,外部无明显变形(机械创伤除外)。电缆击穿故障多为单纯性接地故障,其接地故障较高,解剖故障点,绝缘材料没有碳化点,但通过仪器可发现碳孔和水树枝老化结构。对电缆击穿故障,特别是一些高阻接地性电缆击穿故障,其测试难点在测距。由于该类故障较为隐蔽,测试参数复杂多变,缺少规律性,所以能否迅速发现电缆故障点,测距是关键。高压回线法、电锤法均具有探测该类故障有效的方法。
电力电缆在施工中,有采用钢支架的,有采用钢质保护管的,有采用电缆卡与架空敷设的,凡是在电力电缆周围形成钢(铁)性闭合回路的,均有可能形成涡流,特别是在大电流电力电缆系统中,涡流更大。某地曾有一段约0.4km的10 kv架空电缆,采用钢绞线作为架空支撑物,邮电用电缆卡子固定电缆,投运后不久发生接地故障,经检查为电缆卡子与钢绞线形成闭合涡流回路,起热后把电缆绝缘层烧坏,引起接地故障。经分析试验,在电缆卡子与钢绞线结合处用绝缘层(如剥开的电缆绝缘外皮)隔离后,不再有涡流现象,以后运行多年正常,未发生类似故障。由此可见,在电力电缆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使电缆周围不能形成钢(铁)性闭合回路,防止电缆引起涡流现象发生。
由于电力电缆外径较大,运输、敷设较为困难,电力电缆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电力电缆在施工中,如果转弯角度过大,可能使导体内部受到机械损伤,而机械损伤因被电缆绝缘层掩盖而无法看到,即使测量回路电阻,绝缘和泄露试验也很难发现缺陷,运行时则在受损处过热使电缆绝缘强度下降,直到出现故障。笔者曾发现多次电缆头故障的原因为在电缆头制作时,三根电缆头长度一致,与设备连接时由于受地形限制,中相电缆头偏长而成为拱形,电缆头根部受损放电。后采取措施,根据不同设备的连接,适当缩短中相电缆头连接长度,使三相电缆头均不受外力,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由此可见,电缆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电缆受到的扭力,在电缆转弯和裕留电缆时,让电缆处于自然弯曲,杜绝内部机械损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