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养鱼村民们办起家庭农场
吉首市各乡镇农民创新创业,带动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红网时刻10月16日讯(湖南日报记者 陈昊 通讯员 陈生真 林倩) 10月12日,细雨朦胧。当天,记者来到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时,村寨四周的茶园上空弥漫着一层淡淡的云雾,绿色的茶树在雨雾中显得鲜嫩欲滴。
23岁的土家族小伙子向华祥正与他的堂弟一起,在自己家中处理茶叶订单。
“今年通过电商卖出去的茶叶收入,就有8万多元。”向华祥笑着对记者说。
长得很标致的向华祥,接受采访时显得很腼腆。向华祥兄弟俩与堂弟三人,一起办了一个家庭农场,种植茶叶50多亩。高中毕业以后,向华祥先是出去打工,出去两年后,在2014年又回来了。三兄弟决定一起种茶、卖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致富,齐奔小康。2016年,为做大产业,他们办起了家庭农场,今年已有30多万元收入。
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向天顺介绍,村里像向华祥兄弟这样的家庭农场已有21个,大多是近两年成立的,有的种茶,有的搞农家乐,有的搞养殖,他们的运作方式比合作社更灵活,大家积极性都很高。隘口村是马颈坳镇创新创业示范村,全村有1.3万亩茶园,村民人均4亩茶园。当地群众通过种植黄金茶,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隘口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也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只要有能人带动,搭建好家庭农场或合作社这个平台,找准产业,不脱贫都不行,实现小康就在眼前。”向天顺自信满满。
如今,在马颈坳镇,跟向华祥一样回乡创新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在马颈坳镇雅沙村,不到30岁的苗族小伙子石远情也是2014年回到家乡创业的,他现在参与管理的260多亩稻田,成为雅沙优质大米最佳出产地。他与其他五人共同组建了雅致万家康贡米专业合作社,给雅沙的优质大米做好包装,卖上网,收效很好。
问及收入时,石远情显得很轻松:“今年收入已有10多万元吧。”村秘书石泽贵在旁边,大声笑着说:“他还养了100多头猪呢!”
平均海拔600多米的雅沙村,是一个高山台地,周围是葱葱郁郁的山,中间的坝子里是1500多亩稻田。不仅山里有口山塘可供灌溉,坝子里还有五股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长年不干涸。所以村里不仅出产优质大米,也成为稻花鱼最佳养殖地,今年全村共养殖稻花鱼819亩、投放鱼苗11万多尾。
马颈坳镇纪委书记田华笑呵呵地说:“今年9月8日,雅沙村举行了首届稻花鱼节,好多游客来玩,来买稻花鱼,整个村里来了5000多人,村里的鱼几乎被买光了。”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到田里养稻花鱼,我养了14亩。举办稻花鱼节后,鱼的价格上去了,我差不多有1.5万元收入。”雅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开选,对自己养的稻花鱼的收成很满意。
雅沙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个,成为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7家合作社,给老百姓发的工钱今年就有25万元。”石泽贵说。
马颈坳镇9个行政村,今年共养殖稻花鱼2300多亩,亩均收入3300元,带动15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镇的农民合作社2012年只有5家,今年已有473家,有的种茶,有的搞养殖,有的种蓝莓,还有的搞花海等等,形式多种多样,创业项目达692个,成功帮助1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2000多人。”田华介绍。
跟马颈坳镇一样,在吉首市其他乡镇,农民创新创业成为普遍现象,带动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除了政策与资金扶持、党员干部对口帮扶外,吉首市还通过举办桃花节、蓝莓节、稻花鱼节等各种节会,聚人气、旺财气,各村寨活力迸发,群众喜笑颜开。